2024年12月6日,在乌兹别克斯坦举办的国际力量举亚洲锦标赛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郑晓萱成功深蹲举起175公斤的杠铃,这一壮举几乎是她自身体重的三倍,以此赢得了亚锦赛季军,并顺利获得了2025年世界运动会的入场券。鲜为人知的是,郑晓萱作为物理化学专业的博士生,其力量举的练习源自于个人减肥的需求。
回到2020年夏天,郑晓萱曾经尝试过极端减重,但饮食失控的局面让她不得不寻找新的方法来控制体重。于是,她走进学校的健身中心,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力量举训练。经过不断努力,她在去年傲世平台注册的国际力量举海峡两岸邀请赛上,以60.15公斤的体重深蹲举起了170.5公斤,创造了63公斤女子全国深蹲纪录。
郑晓萱将自己当作科研实验的对象,通过“科研式思维”来优化训练效果。她根据比赛日期将训练分为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被视为一次小实验。训练的频率、强度和体能容量被当作实验变量,更加科学的安排使她逐步突破自己的极限。
“力量举不仅锻炼体魄,更磨练意志。”这是她的坚定信念。在博士学习期间,郑晓萱始终没有放弃学术进步,期末考试的综合平均分高达90分,她还在《Chemical Science》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两篇论文,并获得多项学术会议奖项。
除了郑晓萱,南开大学的哲学教授陶锋也因参加力量举比赛而引起了广泛关注。陶锋在国际大赛中夺冠,以中国首位参加装备力量举比赛的运动员身份获得多个冠军和最佳运动员的殊荣。尽管陶锋已不再处于运动生涯的巅峰期,他却依然坚持不断挑战自我,计划在今年恢复到700公斤的举重水平。
可见,不同学科的师生在力量举领域中展现出的不仅是运动上的成就,更加体现出科研和体育结合的力量。这种通过科学推理实现个人突破的方式,或许是力量举运动带给我们的另一种启示:在追求体能与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可以不断超越自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