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1日,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证实暂停对乌部分军援。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始终是对乌军援的主要提供者。各类先进武器装备不断输送至乌克兰战场,从“标枪”反坦克导弹到“海马斯”火箭炮,再到“爱国者”防空系统。累计提供的军事援助金额已超过430亿美元,这些援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支撑着乌军的作战体系。
美国官方对停援的解释是“军火库存处于低位,需优先保障美国自身利益”。美国军工企业年产能数据显示,其完全有能力维持对乌的军事援助规模。所谓库存不足的说法,难以掩盖背后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全球战略布局调整可能是停援的另一重因素。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军事部署近期动作频繁,从增加驻日美军规模到强化与菲律宾的军事合作,显示出其战略重心向印太地区倾斜的迹象。俄乌冲突战场的资源投入因此受到影响。乌军防空体系因“爱国者”导弹断供面临严峻挑战。此前依靠该系统构建的70公里防空半径,如今已收缩至15公里。基辅等核心城市直接暴露在俄军空袭威胁之下,6月下旬以来,俄军导弹击中基辅关键基础设施的频率显著上升。
地面战场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美制火箭弹库存耗尽后,乌军炮兵日均反击次数从之前的120次降至不足30次。顿巴斯地区前线,出现整排乌军士兵放弃阵地的情况,战线稳定面临巨大压力。
欧洲国家试图填补美国停援留下的空缺,但实际效果有限。德国宣布追加的军援中,真正可立即投入战场的装备不足承诺的三成。德法两国军工企业的产能报告显示,其现有生产线难以满足乌军对重型装备的需求。丹麦与乌克兰合作的无人机生产项目,排期已排至2026年。欧盟对俄第六轮制裁方案,因匈牙利等国反对迟迟无法通过。傲世皇朝平台登录地址俄军借此时机扩大了战场优势。卢甘斯克州已完全处于俄军控制之下,哈尔科夫方向集结的兵力超过5个机械化旅。苏梅地区的战斗中,俄军推进速度较上月提升40%,当地乌军防线出现多处缺口。
美国军工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爱国者”导弹生产所需的稀土材料,30%依赖进口,供应链稳定性不足。“海马斯”火箭炮的月产量仅为冲突初期的60%,难以弥补战场消耗。新型装备研发进度滞后,无法及时补充库存。乌克兰的处境日益艰难。寻求替代援助渠道的努力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土耳其协商的无人机采购协议仍停留在谈判阶段。国内征兵动员遭遇阻力,适龄青年入伍意愿降至冲突以来最低点。
这场停援风波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美国的“优先”选择,不仅改变着俄乌战场的力量对比,也在重塑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其最终是否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仍需时间给出答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