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倡议,7月16日,山东女子学院“向日葵”志愿服务队踏入了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本次志愿服务活动以“律动强体魄·安全护成长”为核心主题,同步推进儿童健美操实践与防溺水安全知识宣讲。活动旨在通过体育锻炼塑造孩子们的健康体魄,同时借助安全科普知识,构筑坚固的生命安全防线,以实际行动谱写校园与社会协同育人的温馨篇章。
健美操融合了体育与美育的精华,不仅符合“健康中国”战略对青少年体质增强的期望,更体现了“身心同修”的教育理念。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巧妙地将专业动作分解,用孩子们喜爱的比喻如“小跳步像小兔子蹦跳”和“手臂摆动似蝴蝶展翅”,将复杂的运动指令转化为生动的场景,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激情。在健美操的世界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音符,只有当大家和谐共鸣,才能演奏出最美丽的乐章。这种在运动中培养的团队精神,赋予了“健康第一”理念更多的人文关怀。社区指导员深有感触地说:“志愿服务队将体育育人的精神落实到了每一个细节,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活力,更收获了成长的自信。”
随着夏日炎炎,溺水事故进入频发季节,防溺教育成为保障儿童生命安全的关键一步。我们的志愿服务队伍秉持“知风险、会避险、能救援”的理念,精心打造了“理论+模拟”双元教学课堂,把生命教育转化为孩子们可感可知、可操作的实践体验。
在理论教学环节,志愿者们通过动画形式生动展示“溺水30秒黄金救援期”,将深奥的水力学知识简化为“沉默溺水更致命”、“远离岸边须警惕”等易懂的警示语句。面对孩子们反复询问“溺水后能坚持多久”,每一次提问都反映出安全意识在他们心中的深深扎根。
而在情景模拟环节,志愿者们设计了“河边嬉戏”、“同伴落水”等多种情景。孩子们轮番扮演“遇险者”与“救援者”,在模拟“呼救—评估—施救”的过程中,学会了“高声求助寻大人”、“投掷浮物不盲目”的正确救援技巧。当“救援者”利用树枝成功救起“落水”同伴时,欢呼声中透露出对救援知识理解的提升。
“分类大挑战”活动以寓教于乐的科普方式,引导孩子们在欢快的游戏互动中熟知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通过生动的讲解与沉浸式的游戏体验,孩子们能够明确地了解各类垃圾的分类准则,摆脱对垃圾分类的迷茫。采用“学习+实践”的教学方法,将环保的抽象概念转化为生活中可操作的实际行为,树立起“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让绿色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此外,通过正确投放垃圾后的积极反馈,孩子们的学习成就感得到显著提升。
活动开场,志愿者向小朋友们阐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指导他们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垃圾。紧接着,孩子们轮流回答关于垃圾分类的问题,例如塑料瓶、废电池的分类等。经过认真学习,孩子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在活动尾声,孩子们已经能够自信地辨识出常见的垃圾类别,他们跟随志愿者的引导,用纯真的声音齐声诵读环保口号,小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守护家园的巨大决心。
本次活动中,志愿服务团队巧妙地将健美操与体育精神相结合,以趣味运动的形式,使“每日锻炼一小时”的理念深入人心,助力孩子们在欢快的节奏中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防溺水课程采用“沉浸式教育”法,摆脱传统说教模式,让生命安全知识转化为孩子们的实际生存技能,构建起“家庭—社区—校园”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护网。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志愿者们进一步领悟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三下乡”活动的核心价值——“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向日葵”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体教融合+安全护航”的实践模式,围绕儿童的成长全程,设计更加多元化的服务项目。从强身健体到安全防护,从知识教授到精神滋养,让青春的力量如同向日葵一样向阳成长,在基层这片沃土上书写新时代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篇章,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青年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通讯员 王馨伊)